大凌河国家湿地公园
鸟类图鉴

棕头鸦雀:

  莺鹛科.鸦雀属

  形态特征:棕头鸦雀一种全长约12厘米。头顶至上背棕红色,上体余部橄榄褐色,翅红棕色,尾暗褐色。喉、胸粉红色,下体余部淡黄褐色的鸟类。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秋冬季节有时也集成20或30多只乃至更大的群。性活泼而大胆,不甚怕人,常在灌木或小树枝叶间攀缘跳跃,一般短距离低空飞翔,不做长距离飞行。鸣声低沉而急速,较为嘈杂。


    栖息环境: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2000米的中低山阔叶林和混交林林缘灌丛地带,也栖息于疏林草坡、竹丛、矮树丛和高草丛中,冬季多下到山脚和平原地带的地边灌丛、果园、庭院、苗圃和芦苇沼泽中活动,一般不进入茂密的大森林内。


    生活习性:主要以甲虫、象甲、松毛虫卵、蝽象、鞘翅目和鳞翅目等昆虫为食,也吃蜘蛛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果实与种子等。

太平鸟:

  太平鸟科.太平鸟属

  形态特征:太平体长18厘米,翼展34-35厘米,体重40-64克,寿命13年。属小型鸣禽,全身基本上呈葡萄灰褐色,头部色深呈栗褐色,头顶有一细长呈簇状的羽冠,一条黑色贯眼纹从嘴基经眼到后枕,位于羽冠两侧,在栗褐色的头部极为醒目。颏、喉黑色。翅具白色翼斑,次级飞羽羽干末端具红色滴状斑。尾具黑色次端斑和黄色端斑。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时候多成群活动,有时甚至集成近百只的大群。通常活动在树木顶端和树冠层,常在枝头跳来跳去,有时也到林边灌木上或路上觅食。飞行时鼓动两翅急速直飞,没有固定的活动区,常到处游荡。属于冬候鸟和旅鸟,体态优美、鸣声清柔,为冬季园林内的观赏鸟类。


    栖息环境:主要栖息于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杨桦林中,秋冬季非繁殖期多出现于杨桦次生阔叶林、人工松树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林缘地带,有时甚至出现在果园、城市公园等人类居住环境的树上。


    生活习性:在繁殖期主要以昆虫为食,秋后则以浆果为主食,也吃花揪、酸果蔓、野蔷薇、山楂、鼠李等植物果实以及落叶松的球果为食

黑翅长脚鹬

  反嘴鹬科.长脚鹬属

  形态特征:黑翅长脚鹬夏羽雄鸟额白色,头顶至后颈黑色,或白色而杂以黑色。翕、肩、背和翅上覆羽也为黑色,且富有绿色金属光泽。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黑色,微具绿色金属光泽,飞羽内侧黑褐色。腰和尾上覆羽白色。有的尾上覆羽沾有污灰色。尾羽淡灰色或灰白色,外侧尾羽近白色,额、前头、两颊自眼下缘、前颈、颈侧、胸和其余下体概为白色。腋羽也为白色,但飞羽下面黑色。虹膜红色,嘴细而尖,黑色。脚细长,血红色。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在浅水中或沼泽地上活动,非紧殖蝴也常集成较大的群。有时也进到齐腹深的水中觅食。行走缓慢,步履稳缝、轻盈,姿态优美,但奔跑和在有风时显得笨拙。当有干扰者接近时,常不断点头示威,然后飞走。起飞容易,飞行也较快。


    栖息环境: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中的湖泊、浅水塘和沼泽地带。非繁殖期也出现于河流浅滩、水稻田、鱼塘和海岸附近之淡水或盐水水塘和沼泽地带。


    生活习性:性胆小而机警,主要以软体动物、虾、甲壳类、环节动物、昆虫、昆虫幼虫,以及小鱼和蝌蚪等动物性食物为食。

豆雁

  鸭科.雁属

  形态特征:豆雁属大型雁类,是冬候鸟,外形大小和形状似家鹅。两性相似。头、颈棕褐色,肩、背灰褐色,具淡黄白色羽缘。翅上覆羽和三级飞羽灰褐色;初级覆羽黑褐色,具黄白色羽缘,初级和次级飞羽黑褐色,最外侧几枚飞羽外翈灰色,尾黑褐色,具白色端斑;尾上覆羽白色。喉、胸淡棕褐色,腹污白色,两胁具灰褐色横斑;尾下覆羽白色。虹膜褐色,嘴甲和嘴基黑色,嘴甲和鼻孔之间有一橙黄色横斑沿嘴的两侧边缘向后延伸至嘴角,脚橙黄色,爪黑色。


    栖息环境:迁徙期间和冬季,则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沼泽、水库、江河、湖泊及沿海海岸和附近农田地区。


    生活习性:性喜集群,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季节主要吃苔藓、地衣、植物嫩芽、嫩叶、包括芦苇和一些小灌木,也吃植物果实与种子和少量动物性食物。迁徙和越冬季节,则主要以谷物种子、豆类、麦苗、马铃薯、红薯、植物芽、叶和少量软体动物为食。

金眶鸻

  鸻科.鸻属

  形态特征:金眶鸻是一种小型鸻科鸟,体重28-48克,体长153-183毫米。上体沙褐色,下体白色。有明显的白色领圈,其下有明显的黑色领圈,眼后白斑向后延伸至头顶相连。羽毛的颜色为灰褐色,常随季节和年龄而变化。跗蹠修长,胫下部亦裸出。中趾最长,趾间具蹼或不具蹼,后趾形小或退化。翅形尖长,第1枚初级飞羽退化,形狭窄,甚短小;第2枚初级飞羽较第3枚长或者等长。三级飞羽特长。尾形短圆,尾羽12枚。单个或成对活动,活动时行走速度甚快,常边走边觅食,并伴随着一种单调而细弱的叫声。通常急速奔走一段距离后稍微停停,然后再向前走。


    栖息环境:栖息于开阔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的湖泊、河流岸边以及附近的沼泽、草地和农田地带,也出现于沿海海滨、河口沙洲以及附近盐田和沼泽地带。


    生活习性:主要以鳞翅目、鞘翅目及其他昆虫、昆虫幼虫、蠕虫、蜘蛛、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

大白鹭

  鹭科.白鹭属

  形态特征:大白鹭是一种大型鹭类,颈、脚甚长,两性相似,全身洁白。繁殖期间肩背部着生有三列长而直,羽枝呈分散状的蓑羽,一直向后延伸到尾端,有的甚至超过尾部30-40毫米。蓑羽羽干呈象牙白色,基部较强硬,到羽端渐次变小,羽支纤细分散,且较稀疏。下体亦为白色,腹部羽毛沾有轻微黄色。嘴和眼先黑色,嘴角有一条黑线直达眼后。冬羽和夏羽相似,全身多为白色,但前颈下部和肩背部无长的蓑羽、嘴和眼先为黄色。虹膜黄色,嘴、眼先和眼周皮肤繁殖期为黑色,非繁殖期为黄色,胫裸出部肉红色,跗蹠和趾黑色。


    栖息环境:栖息于开阔平原和山地丘陵地区的河流、湖泊、水田、海滨、河口及其沼泽地带。多在开阔的水边和附近草地上活动。


    生活习性:常成单只或10余只的小群活动,有时在繁殖期间亦见有多达300多只的大群,偶尔亦见和其他鹭混群。以直翅目、鞘翅目、双翅目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以及小鱼、蛙、蝌蚪和蜥蜴等动物性食物为食。

普通翠鸟

  翠鸟科.翠鸟属

  形态特征:小型鸟类,体长16-17厘米,翼展24-26厘米,体重40-45克。外形和斑头大翠鸟相似。但体型较小,体色较淡,耳覆羽棕色,翅和尾较蓝,下体较红褐,耳后有一白斑。雌鸟上体羽色较雄鸟稍淡,多蓝色,少绿色。头顶不为绿黑色而呈灰蓝色。胸、腹棕红色,但较雄鸟为淡,且胸无灰色。幼鸟羽色较苍淡,上体较少蓝色光泽,下体羽色较淡,沾较多褐色,腹中央污白色。


    栖息环境:栖息于有灌丛或疏林、水清澈而缓流的小河、溪涧、湖泊以及灌溉渠等水域。主要栖息于林区溪流、平原河谷、水库、水塘、甚至水田岸边。


    生活习性:单独或成对活动。性孤独。以小鱼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啄食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

文须雀

  鹟科.文须雀属

  形态特征:小型鸟类,体长15-18厘米。嘴黄色、较直而尖,脚黑色。上体棕黄色,翅黑色具白色翅斑,外侧尾羽白色。雄鸟头灰色,眼先和眼周黑色并向下与黑色髭纹连在一起,形成一粗著的黑斑,在淡色的头部极为醒目。下体白色,腹皮黄白色,雄鸟尾下覆羽黑色。雌鸟和雄鸟大致相似,但头不为灰色而为灰棕色,眼先不为黑色而为灰棕色,眼下和颧区亦无黑色髭状斑。虹膜橙黄色,嘴亦为橙黄色或黄褐色,脚黑色。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有时集成数十只的大群。


    栖息环境:主要栖息于湖泊及河流沿岸芦苇沼泽中。


    生活习性:性活泼,行动敏捷。主要以昆虫、蜘蛛和芦苇种子与草子等为食。

纵纹腹小鸮

  鸱鸮科.小鸮属

  形态特征:纵纹腹小鸮,鸱鸮科小鸮属的一种鸟类。上体为沙褐色或灰褐色,并散布有白色的斑点。下体为棕白色而有褐色纵纹,体小(23厘米),无耳羽簇。头顶平,眼亮黄而长凝不动。浅色平眉及白色宽髭纹使其形狰狞。肩上有2道白色或皮黄色横斑。虹膜亮黄色,嘴角质黄色,脚白色、被羽,爪黑褐色。留鸟,常立于篱笆及电线上,会神经质地点头或转动。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CITES附录Ⅱ级。


    栖息环境:栖息于低山丘陵,林缘灌丛和平原森林地带,也出现在农田、荒漠和村庄附近的丛林中。


    生活习性:在岩洞或树洞中营巢。通常夜晚出来活动。以昆虫和鼠类为食,也吃小鸟、蜥蜴、蛙类等小动物。

戴胜

  戴胜科.戴胜属

  形态特征:头顶羽冠长而阔,呈扇形。颜包为棕红色或沙粉红色,具黑色端斑和白色次端斑。头侧和后颈淡棕色,上背和肩灰棕色。下背黑色而杂有淡棕白色宽阔横斑。初级飞羽黑色,飞羽中部具一道宽阔的白色横斑,其余飞羽具多道白色横斑。翅上覆羽黑色,也具较宽的白色或棕白色横斑。腰白色,尾羽黑色而中部具一白色横斑。颏、喉和上胸葡萄棕色。腹白色而杂有褐色纵纹。虹膜暗褐色。嘴细长而向下弯曲,黑色,基部淡肉色,脚和趾铅色或褐色。多单独或成对活动。


    栖息环境:栖息于山地、平原、森林、林缘、路边、河谷、农田、草地、村屯和果园等开阔地方。


    生活习性:性情较为驯善,不太怕人。主要以襀翅目、直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和鳞翅目的昆虫和幼虫,如蝗虫、蝼蛄、石蝇、金龟子、虫、跳蝻、蛾类和蝶类幼虫及成虫为食,也吃蠕虫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

普通朱雀

  雀科.朱雀属

  形态特征:雀科的小型鸟类,体长13-16厘米。雄鸟额、头顶、枕深朱红色或深洋红色,后颈、背、肩暗褐或橄榄褐色、具不明显的暗褐色羽干纹和沾染有深朱红色或红色,腰和尾上覆羽玫瑰红色或深红色。尾羽黑褐色,羽缘沾棕红色。两翅黑褐色,翅上覆羽具宽的洋红色羽缘,飞羽外翈具窄的土红色羽缘。眼先暗褐色,有时微染白色,耳羽褐色而杂有粉红色。两颊、颏、喉和上胸朱红或洋红色,下胸至腹和两胁逐渐转淡,呈淡洋红色或淡红色,腹中央至尾下覆羽白色或灰白色、微沽粉红色,腋羽和翼下覆羽灰色。雌鸟上体灰褐或橄榄褐色,头顶至背具暗褐色纵纹,两翅和尾黑褐色,外翈具窄的橄榄黄色羽缘,中覆羽和大覆羽端斑近白色。下体灰白或皮黄白色,颏、喉、胸和两胁具暗褐色纵纹。虹膜暗褐色,嘴角褐色,下嘴较淡,脚褐色。常单独或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则多呈几只至十余只的小群活动和觅食。


    栖息环境:主要栖息于山区的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和白桦、山杨林中,也在山地阔叶林的栎树、杨树、榆树上活动。


    生活习性:性活泼,很少鸣叫。主要以果实、种子、花序、芽苞、嫩叶等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期间也吃部分昆虫。春季为白桦嫩叶、杨树叶芽、榆树花序;夏季以鞘翅目昆虫为主,秋季则以浆果和各种种子及昆虫为食。

北红尾鸲

  鸫科.红尾鸲属

  形态特征:小型鸟类,体长13-15厘米。雄鸟头顶至直背石板灰色,下背和两翅黑色具明显的白色翅斑,腰、尾上覆羽和尾橙棕色,中央一对尾羽和最外侧一对尾羽外翈黑色。前额基部、头侧、颈侧、颏喉和上胸概为黑色,其余下体橙棕色。雌鸟上体橄榄褐色,两翅黑褐色具白斑,眼圈微白,下体暗黄褐色。 相似种红腹红尾鸲头顶至枕羽色较淡,多为灰白色,尾全为橙棕色,中央尾羽和外侧一对尾羽外翈不为黑色。主要为夏候鸟和部分冬候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行动敏捷。不喜欢高空飞翔。


    栖息环境: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河谷、林缘和居民点附近的灌丛与低矮树丛中。


    生活习性:性胆怯,见人即藏匿于丛林内。主要以昆虫为食,多以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昆虫成虫和幼虫为食。

红胁蓝尾鸲

  鸫亚科.鸲属

  形态特征:小型鸟类,体长13-15厘米。俗名:蓝点冈子、蓝尾巴根子、蓝尾杰、蓝尾欧鸲。体型略小而喉白的鸲。特征为橘黄色两胁与白色腹部及臀成对比。雄鸟上体蓝色,眉纹白;亚成鸟及雌鸟褐色,尾蓝。雌鸟与雌性蓝歌鸲的区别在喉褐色而具白色中线,而非喉全白,两胁橘黄而非皮黄。 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黑色,脚淡红褐色或淡紫褐色。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亦见成3-5只的小群,尤其是秋季。停歇时常上下摆尾。


    栖息环境: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针叶林、岳桦林、针阔叶混交林和山上部林缘疏林灌丛地带。迁徙季节和冬季亦见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次生林,林缘疏林、道旁和溪边疏林灌丛中。


    生活习性:性甚隐匿,除繁殖期间雄鸟站在枝头鸣叫外,一般多在林下灌丛间活动和觅食。繁殖期间主要以甲虫、小蠹虫、天牛、蚂蚁、蛾类幼虫、金龟子、蚊、蜂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迁徙期间除吃昆虫外,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等植物性食物。

红嘴蓝鹊

  鸦科.蓝鹊属

  形态特征:红嘴蓝鹊是一种体态美丽的鸟,雌雄羽色相似。是大型鸦类,体长54-65厘米。嘴、脚红色,头、颈、喉和胸黑色,头顶至后颈有一块白色至淡蓝白色或紫灰色块斑,其余上体紫蓝灰色或淡蓝灰褐色。其余尾羽紫蓝色或蓝灰色、具白色端斑和黑色次端斑。下体白色。有时沾蓝或沾黄色。虹膜桔红色,嘴和脚红色。喜群栖,经常成对或成3-5只或10余只的小群活动。


    栖息环境:主要栖息于山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次生林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森林中,也见于竹林、林缘疏林和村旁、地边树上。海拔高度从山脚平原、低山丘陵到3500米左右的高原山地。


    生活习性:性活泼而嘈杂,叫声尖锐,有时还会凶悍地侵入其他鸟类的巢内,攻击残食幼雏和鸟卵。主要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植物果实、种子和玉米、小麦等农作物,食性较杂。

池鹭

  鹭科.池鹭属

  形态特征:池鹭系典型涉禽类,体长约47厘米,夏羽头、头侧、长的羽冠、颈和前胸与胸侧粟红色,羽端呈分枝状,冠羽甚长,一直延伸到背部,背、扁部羽毛也甚长,呈披针形,颜色蓝黑色,一直延伸到尾,尾短,圆形,颜色为白色。颏、喉白色,前颈有一条白线,从下嘴下面一直沿前颈向下延伸。下颈有长的栗褐色丝状羽悬垂于胸。腹、两胁、腋羽、翼下覆羽和尾下覆羽以及两翅全为白色。冬羽头顶白色而具密集的褐色条纹,颈淡皮黄白色而具厚密的褐色条纹,背和肩羽较夏羽为短,颜色为暗黄褐色,胸为淡皮黄白色而具密集粗状的褐色条纹,其余似夏羽。虹膜黄色,嘴黄色,尖端黑色,基部蓝色,脸和眼先裸露皮肤黄绿色,脚和趾暗黄色。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也集成多达数十只的大群在一起。


    栖息环境:通常栖息于稻田、池塘、湖泊、水库和沼泽湿地等水域,有时也见于水域附近的竹林和树上。


    生活习性:性较大胆,白昼或展昏活动。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包括鱼、虾、螺、蛙、泥鳅、水生昆虫、蝗虫等,兼食少量植物性食物。

大天鹅

  鸭科.天鹅属

  形态特征:天鹅属的一种候鸟,没有亚种分化。体型高大,体长120-160厘米,翼展218-243厘米,体重8-12千克,寿命20-25年。大天鹅全身的羽毛均为雪白的颜色,雌雄同色,雌略较雄小,全身洁白,仅头稍沾棕黄色。虹膜暗褐色,嘴黑色,上嘴基部黄色,此黄斑沿两侧向前延伸至鼻孔之下,形成一喇叭形。嘴端黑色。跗蹠、蹼、爪亦为黑色。幼鸟全身灰褐色,头和颈部较暗,下体、尾和飞羽较淡,嘴基部粉红色,嘴端黑色。常呈家族群活动,有时也多至数十至数百只的大群栖息在一起。


    栖息环境:在繁殖期喜欢栖息在开阔的、食物丰富的浅水水域中,冬季则主要栖息在多草的大型湖泊、水库、水塘、河流、海滩和开阔的农田地带。


    生活习性:性喜集群,胆小,警惕性极高,善游泳,一般不潜水。主要以水生植物叶、茎、种子和根茎为食,也吃少量动物性食物,如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和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