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凌河国家湿地公园莲花喷泉广场总面积为17000平方米。
前方的观景木平台上平均坐落了7朵莲花造型的雕塑,采用正南正北设计,以释迦摩尼佛的故事——《七步莲花》为背景,象征着步步生莲,又与大佛寺供奉的七尊泥塑彩绘大佛遥相辉映,更添神圣古韵。
除此外,大凌河国家湿地公园还有着东北最大的音乐喷泉,全长共200米,有百米高喷,无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下主高喷可高达108米。
萧太后铜像:
萧绰(953年6月18日-1009年12月29日),小字燕燕,契丹族,原姓拔里氏,辽国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
在她摄政期间,辽国进入了历史上统治中原二百年间最为鼎盛的辉煌时期。
萧绰为后族重臣萧思温之女,保宁元年(公元969年)辽景宗耶律贤继位后,选为贵妃,五月册立为皇后。
保宁三年(971年),生辽圣宗耶律隆绪。辽景宗在位期间,萧绰即参决军国大事。
乾亨四年(982年),耶律贤去世,耶律隆绪继位,尊萧绰为皇太后,萧绰开始27年的临朝摄政生涯。
统和元年(983年),耶律隆绪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承天皇太后”。
萧绰主政期间,重用耶律斜轸、耶律休哥及韩德让,在统和四年(986年)击退宋朝军队对辽南京析津府(今北京)的进攻。
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萧绰以索要关南地为名与耶律隆绪共同亲征伐宋,同宋朝达成了澶渊之盟。
统和二十四年(1006年),耶律隆绪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承天皇太后。
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萧绰归政于耶律隆绪。同年十二月,在南行的途中,萧绰染上了疾病,病逝于行宫,享年五十七岁,谥圣神宣献皇后。
次年,葬于乾陵。重熙二十一年(1052年),谥睿智。
辽圣宗皇帝耶律隆绪为了纪念母亲萧太后一生的丰功伟绩在其故里修建了一座皇家寺院——‘咸熙寺’又称‘奉国寺’。
当时奉国寺正殿——大雄宝殿建筑规模宏大,施工难度极高,在修建到中期时,曾因穹顶面积超大,一时拿不出极好的办法进行封顶而停工数日,愁坏了一众监工的官员。
一天夜里,正当官员们潜心研究修建方案时,屋外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名小吏急匆匆来报,称大凌河水涨为患,众官员听闻后,无心再商讨修建事宜,急忙奔赴大凌河岸,到达后,见在大雨滂沱的东方有一道霞光溢彩缓缓地逆流而来,众官员见此异景忙伏地叩拜,正当中众人不知所措时,那霞光已漂浮至宜州城北岸,众人这才看清,原来那是一只身披霞彩的老龟,龟背驮一紫气生成的包裹。
老龟在众人前抖身卸下包裹,逆水向西而去。此时,站在众人身后的一位老者惊呼道:“此龟乃当年伏羲帝洛水河畔献洛书之神龟啊!背上之物必是不凡!”说罢,老者走近包裹打开一看,包裹内竟是一竹简,简上绘制着大佛寺穹顶施工详图。
后来人们才知道此老者并非凡人,乃是木工始祖鲁班仙师。因得此神图,又有神匠相助,最终才得以完成奉国寺宏伟壮观的主殿——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建成后,官员们将此事上表朝廷,朝廷为报答神龟献图之功,在凌河岸边修建 “龟神庙”令后人在此供奉。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将龟视作吉祥长寿的象征,与龙、凤、麟并称为“四灵”,后人也借由它的灵力祈求大凌河水患永消,百姓安居乐业,保一方水土平安。
大凌河国家湿地公园明代广场曲面城墙《宜州赋》浮雕景观墙全长101米,高4.6米,整体采用现代雕刻工艺简述了义县的历史。
《宜州赋》一文是由义县籍著名作家白雪生所撰,“宜州赋”三个字则是由义县籍著名书法家康庄提笔。
短短千字的《宜州赋》跨越了汉代至今的沧桑,涵盖了山水石城的宜州风貌,令大凌河的自然美融入了历史文化的熏陶。
除了展现宜州风貌的《宜州赋》一文外,浮雕墙两侧还雕刻着义县古今大事和历史风云人物。这些人物与故事不仅仅是从古老的华夏文明再到红山文化的历史意义,也是我们精之所在,气之所韵,神之所附的古城文化。
义县大凌河国家湿地公园
YiXianDaLingHeGuoJiaShiDiGongYuan
联系我们:
0416-240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