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佛堂石窟简介:
万佛堂石窟,坐落在辽宁省义县县城西北9公里的大凌河北岸的福山峭壁上,气势恢宏壮观。石窟现存大小洞窟16个,时刻造像430余尊。至2015年为止,是中国东北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也是中国北朝石窟中纬度最北,位置最东的窟群。
万佛堂石窟始建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营州刺史元景为祈福建万佛堂西区,由国师昙曜法师主持修建。
魏景明三年纪念慰喻契丹使员外散骑常侍韩贞出使契丹一事开凿东区。明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锦衣卫参将王锴为其母祝寿修建圆形小塔一座。
此后因战乱等因素的影响,石窟多次受损,至明代嘉靖年间得以重修,并流传至清末民国时期。
抗战时期,石窟再次受损,经过1994年至1996年三年的修缮方才重放光芒
后因常年的自然风化与年久失修,至如今,大部分石窟已经破损坍塌,不复存在。
万佛堂石窟被誉为中国北方石窟造像艺术宝库,石窟佛像大者丈余、小者不过盈寸,整个造像群布局严谨,内容丰富,镌刻精巧,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窟顶莲花宝盖、飞天藻井更显北魏时期的时刻技艺,同时万佛堂石窟又是一处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区。
万佛堂石窟下层有6窟,由东向西一次排列,进入第一个窟,门刻有“佛光普照”四个大字,窟内平方形,高约五米,每边花约一米,中央有一方形石柱,上连窟顶,方形石柱四面布满精细的雕刻,尘拱上的佛像,供奉人像和上层佛合内的佛像,侍者及弧形华幔,化生童子,窟顶的飞天,门内窟壁的千佛式座佛,都是典型的北魏中期造像,刀法劲健。
万佛堂石窟分为东、西两区:东区有七窟,是尉喻契丹使韩贞等人为祈福修建成的私窟。西区共有9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有3个小窟,窟内石刻造像已经风化无存。第五窟的题刻手迹“元景造像碑”字迹遒劲挺秀,笔力极工,乃是平东将军元景在公元499年,造崖时手书其上的,是重要的史料。并被清末的梁启超评为“天骨开张,光芒闪溢”,康有为则称其为“元魏诸碑之极品” 。
石窟上顶上有明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骠骑将军王锴未其母祝寿而建的圆形小塔一座。西区第一窟最大,东西北三壁各雕三佛。窟中心方形塔柱上部的佛像及供养人像。下部四尊佛像为后代补雕。第六窟主像为交脚弥勒。元景造像碑刻在第五窟南壁上。东区现存7窟,造像多已风化无存。其第三窟存有千臂观音和二侍菩萨。韩贞造像碑刻在第四窟南壁上。
1988年,万佛堂石窟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景观:
西区:据碑刻记载:西区是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平东将军营州(今朝阳)刺史元景为黄是祈福开凿的。存9窟,分上下两层,下层为6大窟,上层为3小窟,另有部分壁龛。保存较完整的是第一窟和第六窟。由东向西依次排列,进入第一个窟,门刻有“佛光普照”四个大字,窟内平方形,高约5米,每边长约米,中央有一方形石柱,上连窟顶,方形石柱四面布满精细的雕刻,尖拱上的佛像,供奉人像和上层佛合内的佛像,待者及弧形华幔,化生童子,窟顶的飞天,门内窟壁的千佛式座佛,都是典型的北魏中期造像,刀法劲健,形象生动。
东区:东区是北魏景明三年(公元502年)慰喻契丹使员外散骑常侍韩贞等74人开凿的私窟。石窟佛像大者丈余、小者不过盈寸,整个造像群布局严谨,内容丰富,镌刻精巧,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所存石刻造像甚少,最为显眼的是一尊“千手千眼观音佛像”,为明清时匠人所塑,此佛泥塑金身,坐于宝座之上,有46只手从周身向外伸展,每只手上有一只眼睛,闪烁发光,至于手镶千眼,取的是手眼合一之意,教化人们要象菩萨一样,做事切莫眼高手低,要手眼并举,也算是古代的人在借佛教文化以警世人。
主要价值:
万佛堂石窟,是东北唯一的摩崖石窟群,与云冈、龙门两大著名石窟同期一脉。是由书法摩崖、石刻造像构成的艺术综合体,是中华民族之瑰宝,石窟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窟内的壁画涵盖大量古代少数民族的生活情景,对研究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有极大的学术价值。
此外,万佛堂石窟脱胎于云冈石窟,与龙门石窟等石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万佛堂石窟 有助于研究同时期的石窟,并且能搞清楚工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历史传说: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皇帝的父亲,过腻了皇宫里的生活,一心想修行成佛,他四处求佛,想找个修行的好地方。
一天他来到宜州,走到大凌河北岸,只见这里背靠大青山,面临凌河水,可谓是山清水秀,别有天地。
这位老皇帝相中了这块地方,就叫人四处张榜,招鹃能工巧匠,要在这陡壁悬崖上雕凿一座万佛石窟,许多石匠纷纷前来应试,可老皇帝却一个也相不中。眼看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老皇帝也没能找到一个中意的石匠。
有一个小石匠,生来就喜欢在石头上雕凿个花草禽虫,可就是手笨,做出的活计七扭八歪,粗粗拉拉,拿到市上去卖,十回有八回卖不出手,挣不来钱,日子越过越穷。这天,小石匠又从市集上回来,手里捧着一个没有卖掉的石头凿的小公鸡,他一边走一边叹气道:“小公鸡呀,小公鸡!家里就要断粮了,你又不能给我换几个钱花,干脆,我把你扔掉算了。”谁知他的话音刚落,这只小石公鸡一扬脖子就说话了:“小石匠,小石匠,快给老皇帝凿佛像。明天带我去应试,一准能相上。”说完就再也不开口了。小石匠又惊又喜,乐颠颠地跑回家。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揣上小石公鸡,到老皇帝那里应试去了。小石匠胆小嘴笨,到了老皇帝跟前,吭哧了半天也说不好一句话。老皇帝见他长得憨厚,也不怪他,就让他把做过的活计拿出来看看,小石匠就从兜里掏出那个秃光光,歪巴巴的小石公鸡。
谁知这只小石公鸡眨眼工夫就变了样,鸡冠是红的,尾巴是花的,浑身还闪着亮光。这回,不光老皇帝看直了眼,连小石匠也愣住了。老皇帝求佛心切,就把小石匠留下了,并要求他一年之内雕凿出一万尊石佛,多一个不可,少一个不行,到期交活,交上活,要什么给什么,交不上活,就要治罪。
小石匠开始还挺得意,可听老皇帝这么一说,心里暗暗叫苦。自己连花草禽虫都凿不好,还能凿好佛?凿不好,交不上活,断了钱路不说,还要掉脑袋。这样一想,小石匠可就犯愁了,他掏出小石公鸡说:“小公鸡呀,小公鸡!你的心思我知道,想让我找个差事挣点钱,可我笨得出名,哪里会凿佛呀!”小石鸡一扬脖子道:“小石匠,小石匠,快到大凌河里洗个澡,管保心灵手又巧。”听了小石公鸡的话,小石匠就跳到大凌河里,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等他爬上岸来,顿时觉得心明眼亮,手脚灵活。他忙抄起家什,在石壁上“铛铛”几下就凿出一尊小佛。没多大工夫,就凿出好几十尊,个个慈眉善目,金光闪闪。小石匠乐得直蹦高,心里想,照这么干,用不了一年我就能凿出一万尊佛,还是抻着劲慢慢干吧。于是,他每天晚晚地起,早早地睡,白天有空还去河边钓鱼,活计却也没耽搁。
一年工夫眨眼过去了,到了最后一天,小石匠看雕凿得差不多了,便从头数了一遍。数头一遍,一万还少一尊。小石匠不在乎,凿巴几下子就补上一尊。他怕还不准当,就又从头数了一遍,数来数去,还是少一尊。他就又凿了一尊补上。数到第三遍,他想,这回一定够数了,可数到最后,偏偏还是差一个。小石匠心里纳闷,却也没法子,只好再凿一尊。他数了凿,凿了数,从天黑一直数到天亮,可怎么也凑不够一万尊佛。这时,忽听门外有说话声,小石匠扒着门缝一看,原来是老皇帝带着家人收活来了。小石匠急得直冒汗,他忽然想到,“干脆,我坐在这里顶个数吧!”于是,他找个空地方,腿一盘,掌一合就坐了下来,这一坐,小石匠就真的变成了一尊小石佛。
这时老皇帝推门进来,四下看了看,没找到小石匠就先去数佛像,数到最后,不多不少,正好一万尊佛。他又用手去摸最后一尊佛像,觉得那石佛身上还热乎乎的呢,这个佛就是小石匠变的。
据说打那以后,小石匠白天坐在那当佛,晚上就跑回家。他的本事从此可就大了,在石头上凿个小鸟,小鸟会飞;凿头老牛,老牛会干活。家里的日子也就一天比一天富足了。
直到今天,那个小石匠仍旧在那儿坐着,只要从头摸一遍,哪一尊佛身热乎乎的,哪一个就是小石匠。
义县大凌河国家湿地公园
YiXianDaLingHeGuoJiaShiDiGongYuan
联系我们:
0416-2405322